治宜解表散寒,清化痰热。方选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感受风寒之邪,内有水饮,饮邪犯肺的方剂是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的治疗就是外感风寒,内有水饮。感受风寒,内有水饮,饮邪犯肺意思就是受外感寒邪侵袭肌表的同时有水饮之邪停留在肺中。
小青龙汤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一般只宜在风寒引起的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待症状缓解之后,即改用其他方剂善后。
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上九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赢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功效:解表化饮,兼以清热。
小青龙汤(《伤寒论》方)主要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感冒风寒后,诱发或加重了咳嗽和气喘,并且痰涎清稀量多,即中医所称的外感风寒,水饮内停证的一首常用方剂。
小青龙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若发烧由风寒感冒或咳嗽引起的哮喘、痰多等症状引起,可使用小青龙汤,服用1-3天退烧。
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 蜜煎导方:(方歌见下) 猪胆汁灌方: 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 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惊奇。 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相宜。 胆汁调醋灌肠内,虚家便秘见效奇。
后世又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实为112首,因其中的禹余粮丸有方无药),《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两书实收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
伤寒浮得脉涩,营卫不足也;沉得脉弦,木入土中营卫不足则表虚,木人土中则里急,表虚里急,故亦以此汤主治也。呕家不可用,谓凡病呕者不可用,恐甜助呕也。
但头汗出,齐颈而还原文: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目前最全最好的《伤寒论》版本是刘渡舟先生在80年代末主编的《伤寒论校注》一书,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1、解表剂1辛温解表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方歌: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恶露不行少腹痛,温养活血最见长。功用: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失笑散 组成:五灵脂二钱、炒蒲黄二钱(用量1:1)。
3、第一章解表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麻子炒杏仁――(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桂枝汤――大嫂炒姜汁――(大枣3枚、芍药9g、甘草9g、生姜9g、桂枝9g)。
4、麻附甘草汤 前方去辛加炙草,无汗微热宜煎尝。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5、方歌 《方剂学》邓中甲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存,宣畅气机清湿热,湿重热轻在气分。主治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
6、方解:本方是治疗疔毒、痈疮的方剂。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为主药;紫花地丁、紫背天葵为治疔毒要药,亦通用于痈疮肿毒;蒲公英、野菊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均为辅佐药。